《人文论谭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挖掘课本原题潜能,焕发课本习题活力 ——关

 
来源:人文论谭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11
 

在数学练习的设计中,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,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,充分利用课本习题的价值,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。避免传统数学教学的“题海战术”,努力追求有效习题训练,有效巩固、有效拓展、精讲精练成为业内同行共识。因此,充分挖掘课本原题潜能,焕发课本习题活力,习题应该具有除了题目本身之外的比如开放意义、后续意义、人文意义等。以下是笔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思考。

一、开放性地利用习题,拓宽学生的思路

课堂教学中,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,使学生的思考更深、更广,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。笔者认为可以着重做到以下几点:

1. 发挥习题条件的开放性

传统的习题比较单调,一般都是一问一答式的,即学生通过练习得出答案,且答案一般是非对即错,是唯一确定的。通过机械的练习,所学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巩固,但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。随着知识难度的提升,题目数量也会增加,练习时间就会延长,学生做题时会感到枯燥乏味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,激发学生积极思考,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习题条件的开放性。

如五年级上册“解方程”的一课中,有这样一道课后习题:两列火车从相距57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。甲车每小时行110km,乙车每小时行80km。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?

本题可以改编为:两列火车从相距57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。甲车每小时行110km,_______。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?

改编后的题目缺少条件,让学生自主补充,为了引导学生思考,抛出以下问题:这里缺少了什么条件?可以添加什么条件?不同条件,不同的解答,最后观察并总结所提的条件的特点。虽然同样是一道题目,但通过设立开放性的条件,不仅让学生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,而且也达到了一题多变的目的,对知识点掌握的效率要远超原题。

2. 重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

在课堂教学中,要避免教师教为主、学生学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,教师要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,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,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。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,鼓励学习过程的多样性,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,充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如教学五年级上册“用数对确定位置”时,有这样一道题: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,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。首先让学生举生活例子,如电影院的座位、象棋在棋盘中的位置、地球仪上每个国家的位置等,接着要求学生根据本人座位市级,就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为例,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。

(1)学生介绍用数对确定座位的方法,明确座位的行和列与数对中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。想想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的行与列,并用数对表示,反馈结果时同桌互评。观察自己和同桌同学的数对,想一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?为什么会这样?

(2)玩“数对”游戏,通过数对猜名字或通过名字说数对,并总结游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。

(3)根据数对找同学的游戏。如:请数对(3,2)和数对(2,3)的两位同学站起来.让学生观察、讨论:两个数对是用两个相同数字表示的,为什么实际的位置却不同?

(4)分别用数对表示第2列的六个同学的位置和第2行的六个同学的位置,观察这些数对各有什么特点?为什么?

以学生最熟悉的座位为题材,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,教学活动的要求由易到难,由浅入深,一道简单的习题在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中,有了更加深入的挖掘。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,让学生人“动”起来的同时,也带动了思维,每一个活动环节看似普通,但都与本节课学习目标是息息相关的。多样化的学习过程,将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引向深处,真正达到了“由一题练一片、由一题练一串”的目标。

3. 尊重思维的开放性

基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,允许学生解题结果的多样性,若是非对即错、唯一确定的答案,会让学生丧失很多思考的乐趣。所以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,要基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,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考,使答案具有开放性。

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中:

在( )里填上适当的数。

0.25扩大到原来的( )倍是25;30.5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( )是3.05;

0.001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( );15.3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( )是0.153;

将题目改写成:

0.25扩大到原来的( )倍是( ):30.5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( )是( );

0.001扩大到原来的()倍是( );15.3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( )是( );

调整后的题目完全是开放的,答案也不是唯一确定的。将单一的题目转化为锻炼思维的开放性题目,多样化的答案让学生思维更加开放。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答案,增加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含量,让学生的思考深入到知识的本质。

二、纵向性地衔接习题,提升学生思考力

为了避免练习中的枯燥感,增强练习的新鲜感,教师必须巧妙地设计习题,要合理安排习题的难易程度,合理利用课后习题。以课后习题为模板,既是今日所学,又有所提升,纵向性地衔接习题,巩固新知,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。

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“三角形的内角和”的课后习题:

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认知,除了让学生发现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外,还要会用这个发现解决问题,深入理解边数与内角和的内在联系。所以在此题的基础上,要有所提升和拓展,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规律,可以增加以下题目:

画一画,算一算,你发现了什么?

①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260°,这个多边形有几条边?

②八边形的内角和比六边形的内角和大多少?

③两个多边形图形的内角和相差360°,他们的边数相差多少?

这些题目是对表格知识的延伸,是表格中规律的灵活运用,具有挑战性的新题型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。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,纵向性地衔接习题,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,提高教学效率。

三、人文性地挖掘习题,丰富学生的情感

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,它的内容、思想、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传承文化和文明,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。因此,挖掘数学习题内在影响力,通过巧妙设计习题的题干信息,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学习观也尤为重要。

1. 赋予人文色彩

在习题设计中,应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,适时结合各种人文因素,提升习题的价值,使枯燥的数字显露出生机,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学习知识,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。

如在“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”这一课习题中:某商场举办迎五一促销活动,一双袜子买五双送一双。这种袜子每双4.68元,张阿姨买了12双,花了多少钱?促销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,尤其是在超市、商店,各种促销方式随处可见,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同时,还要教育学生要精打细算、节约用钱,传承节俭的传统美德。

2. 培养良好习惯

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反映了学生平时做作业的情况,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,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做题的态度和习惯,适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。精读细做——让学生认真阅读问题,圈出题目的关键词,养成“下笔前三思”的习惯;择易弃难——让学生养成“用良好的策略解决问题”的习惯,善于运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解决问题;做后必检——培养学生的检查意识,引导学生掌握用观察、分析、比较、估算、计算、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灵活检查方式,既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,也促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必要性。

总而言之,数学习题在数学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那么如何有效使用习题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,杜绝将课后习题照抄照搬,以“刷题”形式进行练习巩固。在设计时要尽量避免重复性的练习,或将习题有效整合,并要考虑习题的各种附加功能,充分挖掘课本原题潜能,焕发课本习题活动,将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发挥至极致。

[1]吴月芳.挖掘练习环节的“附加值”,提高练习的有效性[J].教育观察,2018(7).

[2]贾东升.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[J].华夏教师,2014(12).


文章来源:人文论谭 网址: http://rmlt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37987.shtml


上一篇: 高职人文通识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
下一篇: 文艺理论论文_试论柳冕与柳宗元文论思想比较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人文论谭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